建筑项目协同管理迎来理论突破,高飞论文引发行业深度关注

编辑:何藩2025-05-19 09:44来源:网络

扫描二维码分享

  记者:林珊

  在智慧建造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正面临深层次的结构转型与管理变革。一篇题为《智慧建造背景下工程项目协同管理创新模式研究》的学术论文自2025年2月在《建筑发展》期刊发表以来,迅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该文作者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家高飞,他凭借长期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对协同管理机制的深度理解,提出了具有前瞻性与操作性的管理创新模型。

  数字化转型中的协同难题,高飞给出系统解法

  论文系统分析了在智慧建造语境下,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孤岛”、“多方失联”、“资源错配”等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提出“平台化架构 + 数据驱动 + 多方协作”的三位一体创新管理机制,并明确了实施路径,包括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行业标准与规范完善、组织能力重构等。

  在文章中,高飞基于自身参与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证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协同管理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并通过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论进行系统性重构,构建了以BIM、物联网、大数据、AI为核心支撑的智能协同体系,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行业专家高度评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智能建造专家 周鸿铎 表示:

  “高飞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和工程落地性。他并未局限于宏观框架,而是聚焦于项目实际执行层面,提出‘以平台促协同,以数据强管理’的策略,构建出具有操作路径的模型体系。在当前智慧建造尚处于落地磨合期的阶段,这篇论文无疑提供了理论引领与方法支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东卫博士也认为:

  “该论文体现出当前建筑项目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智能化演进的方向。尤其在协同管理机制方面,高飞提出的‘多主体共建机制 + 风险共担体系’对提高项目治理能力具有现实参考意义。论文兼顾了政策环境、技术条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动态耦合,是一篇典型的实践导向型研究成果。”

  推动行业标准建设与人才体系重塑

  高飞在论文中构建的“智慧建造协同管理创新模式”,不仅是对工程项目实践层面的管理提效,更是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项结构性理论突破。其提出的“平台化架构 + 数据驱动决策 + 多方协同机制”已成为推动当前行业协同治理能力系统性升级的重要路径标识。

  在当前建筑业急需统一技术接口、打通多系统协作瓶颈的背景下,该研究提出了以BIM为核心的统一数据标准体系思路,并明确呼吁构建“信息可交换、流程可复用、模型可扩展”的工程协作标准规范。这种框架性技术路径为行业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模板,具备“范式导入”功能,有望为未来出台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提供基础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对建筑项目管理人才提出了全新能力要求。从传统的工程执行者向“跨学科协调者”、“数字治理实践者”转变,已成为行业共识。论文中强调的“组织能力建设”不仅限于企业管理流程再造,还明确指出建筑人才结构应向信息技术能力、系统集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三位一体”发展。这对于正在进行的产教融合改革和高端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随着智慧建造从“试点探索”向“体系构建”迈进,该论文所提出的协同管理机制,已逐步成为多地施工单位、科研机构和教育平台进行项目管控优化、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其影响力已超越学术范畴,正成为引领行业治理方式转型、助力企业战略管理升级、推动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力量。

  学术成果转化路径日趋清晰

  作为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智慧建造背景下工程项目协同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不仅体现了中国本土专家对行业痛点的深度回应,也标志着智慧建造背景下的管理研究已从“理念构建”进入“机制落地”阶段。

  业内预计,随着BIM、AI、物联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成熟,高飞提出的“平台化协同模型”将在更多工程项目中被复制推广,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由“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的管理升级。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